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權威的中國汽車產銷統計已于日前發布。不出所料,受上海、長春等地疫情多發等因素影響,四月份,中國汽車產銷大幅下降,比上月分別下降46.2%和47.1%,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46.1%和47.6%。
如何看待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形勢?雖然也有新能源汽車發展很快和中國品牌市場占比明顯增加的亮點,政府也很重視汽車產業的復工復產和市場發展,但是筆者認為,切不可盲目樂觀,一定要看到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不利影響。
第一,由于汽車產業產業鏈長,產品的質量和成本要求高,所以復工復產難度大于其他產業。一個整車廠的正常生產,很可能需要在世界范圍內,都有夠好的生產和運輸條件。首先是汽車產業的世界性分工格局已經形成,一些基礎材料和核心部件就是在世界少數地區生產有優勢。比如車規級芯片多在日本、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生產。其次,改變這種格局,需要花費時間并提高成本。在汽車上替換比較重要的芯片,一般需要兩年左右的試驗驗證時間。另外,暢通的物流條件也是必須的。即便汽車整車裝配廠調整零庫存的策略,也不可能庫存太多。兩周以上的局部物流不暢,就可能對汽車生產產生重大影響。
第二,汽車是大件非必需耐用消費品,市場發展嚴重依賴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,短期刺激市場的政策很難取得長久的良好效果。目前,我國已發展為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,汽車市場發展階段已進入普及中期,新增市場重點已移至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,新增購買人群也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。近年來,中國汽車市場發展低迷,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長緩慢是密切相關的。當前,我們與新冠疫情的斗爭進入膠著階段,服務業和中低收入人群受到影響較大,所以很難期望汽車產品市場有大的擴展。由于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響,目前,汽車市場處于低庫存階段,個別暢銷車型甚至不能及時提車,這些暫時現象掩蓋了汽車市場增長乏力的真相。所以提醒社會各界,不要有雖然疫情沒有完全過去,經濟沒有完全恢復,而汽車市場可以大發展的幻想。
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時,曾有國際著名咨詢公司預測中國汽車市場下降25%,而實際上下半年汽車產銷恢復很快,全年產銷僅下降2%。我們不應因此而低估疫情的影響。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,現在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不一樣,傳播力強得多,要想良好的應對它,不可能不對汽車產銷產生深遠的影響。就汽車產業而言,我們不怕短期的全面停產,怕的是長期社會經濟生活不正常。
【作者簡介】
知名汽車產業評論家,清華大學汽車專業研究生、工學碩士。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、北汽集團總經理、北京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、北京市人大代表。曾發表過近百篇汽車產業發展評論,F任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、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